生物识别技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脸象、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全球生物识别市场结构中,指纹识别份额达到58%,人脸识别的份额为18%,紧随其后的是新兴的虹膜识别,份额为7%,此外还有与指纹识别类似的掌纹识别,以及声纹识别和静脉识别等。
生物识别技术和产品已经家喻户晓,生物识别技术在手机和门锁两项产品形态上的具体应用,真正让生物识别走入千家万户。尤其借助手机APP,生物识别在个人消费者身边的应用得到极大扩展。随着手机这一移动互联终端功能与作用的进一步拓宽,生物识别的应用还将得到更深度融合。
生物识别技术是人工智能的支撑技术之一,所以在人工智能尤其智能机器人领域集成和利用生物识别最新成果理所当然。人脸识别、虹膜识别、声音/语音识别的采用最为常见。高水平的采集硬件(例如相机镜头)和优秀的算法是人工智能团队一直寻求的重要配套,随着智能机器人产品的不断进步和成功市场化,其配套市场规模也将快速增长。智能监控是社会治安管理的最重要技术手段。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厂商的更多创新,人脸识别、形态/步态识别与高水平监控摄像头的结合,将会把治安监控水平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和水平。可以预见,这样的新产品对警方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
随着国家对实名制场景的要求越来越多,同时随着社会对安全要求的提高和认识的增强,我国身份核验目前正从初始的公安需求开始全面向各行各业发展,包括航空、铁路、酒店、金融、校园和医院等。
中国生物识别市场中生物识别设备及配套解决方案市场占比为59.8%,生物识别芯片制造市场占比为40.2%。其中,身份认证、出入口管理和办公领域是生物识别设备及配套解决方案市场中主要的应用领域,生物识别软件行业占生物识别设备及配套解决方案的市场份额比例依次为38.8%、23.9%和8.2%。
中国的生物识别市场在全球来看,占比较低。但是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之一,未来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将会保持快速增长。据市场调研机构预测,到2025年,中国的生物识别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930.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5%。
从当前识别技术产业的地域布局来看,生物识别产业的上市企业多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生物识别技术和智能电子识别设备的上市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浙江、上海为主,广东省分布的企业数量多。
当前全球生物识别市场中,北美占据份额最高,达33.5%;其次是亚太地区,为23.8%;再然后是欧洲、中东和印度、中南美洲、非洲地区,市占率依次为16.5%、11.0%、9.1%和6.1%。美国是全球主要的生物识别市场,目前规模在10亿美元级别。“911”事件发生后,全美在115座机场和14个主要港口设立了“美国访客和移民身份显示技术”系统,采用指纹识别、人脸识别与虹膜识别等技术验证访客与移民信息;同时27个免签国公民去往美国,都必须持有生物识别护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