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城市放开“带押过户” ,银行配合执行意愿强。最近,一种二手房交易的新模式——“带押过户”在多个城市推出,被视为活跃楼市的重要调整。从已经官宣的几个城市来看,南京、苏州、济南、昆明等均已有成功案例。相比此前还清按揭才可解押、过户,“带押过户”可以大大节约时间和金钱成本(主要是原房主),同时提升二手房交易安全性,业内人士纷纷叫好。
所谓“带押过户”,即存在抵押的房产要上市交易的,无需先行还贷或垫付,即可实现抵押变更、转移登记及新抵押设立(下称“三项业务”)。在此之前,国内二手房交易普遍要求卖方(原房主)先解押才能办理过户手续,而解押则意味着需要还清按揭贷款。在还清既有房贷过程中,卖方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筹集资金、到银行办理提前还款等,交易流程复杂,而如果卖方寻求社会“过桥资金”还会加大风险。
二手房是已经在房地产交易中心备过案、完成初始登记和总登记的、再次上市进行交易的房产。它是相对开发商手里的商品房而言,是房地产产权交易三级市场的俗称。包括商品房、允许上市交易的二手公房、解困房、拆迁房、自建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
9月16日晚间,南京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官方微信号“南京不动产”发布消息称,南京市全面推行二手房“带押过户”的模式。8月以来至少有昆明、苏州、济南、福州等城市支持或有限度支持这一模式,并已有相应成功案例。事实上,自《民法典》施行后,“带押过户”逐渐具备法律条件,不少业内人士预测,接下来还会有更多城市跟进推出。在按揭贷款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各银行作为抵押权人也有意愿配合执行,提振地产需求市场的效果值得期待。
随着去年《民法典》的施行,“带押过户”已经具备放开的法律条件。根据原《物权法》相关规定,财产(房屋)抵押后的产权过户需要抵押人与抵押权人协商一致,后者同意则需要抵押人先还清债务,未经抵押权人同意的不得转让(受让人代为清偿债务消灭抵押权的除外);《民法典》则明确,抵押期间抵押人可以转让抵押财产且抵押权不受影响,但应当及时通知抵押权人。
从今年前8个月的房地产成交和居民中长期贷款数据来看,当前楼市需求依然低迷。不少市场人士认为,作为高收益、低风险的优质资产,当前银行房贷业务压力较大,因此参与配合的意愿较强。后续预计还会有更多城市跟进“带押过户”模式,加上部分城市全面落地,相应效果值得期待。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公布《2022-2027年中国二手房行业深度发展研究与“十四五”企业投资战略规划报告》显示
从各区域看,2021年平均成交周期最短的依旧是华南地区,为37.39天,同比上涨1%;而成交周期向来最长的中西部为51.44天,同比上涨4%;华东地区成交周期45.1天,同比上涨4%;华北东北地区成交周期为44.84天,成为唯一一个成交周期同比下滑的区域。2021年,华北东北地区价格出现明显波动下滑态势,挂牌均价为14370元/平米,同比下滑1.75%;华东地区挂牌均价为18802元/平米,同比增幅6.31%;华南地区挂牌均价为23122元/平米,同比增幅7.2%;中西部地区挂牌均价为10989元/平米,同比增幅3.28%。2021年,深圳二手住房成交价格的出台让买房者对二手房市场的关注度大大降低,成交量大幅萎缩。2021年深圳二手住房成交量是近六年来的新低。2021年全年深圳成交40699套二手房住宅,同比减少57.3%;成交面积3625199平方米,同比减少55.8%。
从整体房价数据看,2021年来一系列房地产调控见到了初步效果,特别是二手房价格的上涨明显放缓,二手房房价上涨城市数量已经连续4个月下行,调控有效抑制了房价上涨。其中深圳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4%,已连续3个月下跌,且跌幅逐步扩大。成交量持续走低,受影响最大的那就是中介行业。从地方层面看,创新楼市调控手段的二手房交易参考价机制、完善房价地价联动机制,以及一系列“堵漏洞”“打补丁”等政策内容的加码,无疑使得本轮楼市调控在方式、力度以及精细化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目前,楼市慢慢进入存量房时代。央行的调查数据已经显示中国城镇家庭的住房拥有率已经达到96%,户均1.5套房了。在这种情况下肯定会有很多家庭要把多余的房产处理掉,所以未来市场上肯定会有大量二手房出售,更别说在炒房不赚钱之后,投资也要把二手房拿出来卖掉,这也会让市场提前进入存量房时代。而且受限于城市新增供应土地的原因,未来楼市的新房供应肯定会慢慢减少,二手房成交占比只会越来越大。
去年以来,国家对于二手房市场的关注度持续提升,重拳出击之下全国二手房市场的走向也会逐渐发生变化。值得注意的是,二手房市场的管控政策走得要比新房的调控政策快得多。未来二手房市场的价格也会愈加的走向透明化,这对于购买者来说无疑是个很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