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房地产纾困基金再签约落地三个项目
9月17日,郑州市房地产纾困基金近日再签约落地三个项目,分布为惠济区锦艺四季城、中原区裕华城、金水区豫园3个项目。至此,基金纾困项目达到7个,预计资金投入超过33亿元,目前纾困项目已陆续实现复工。郑州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房地产纾困基金将逐步扩大纾困范围,加强资金监管,确保纾困项目实质性持续性复工保交楼,进一步增强购房者信心,恢复房地产市场活力。同时市纾困基金将加快推动与省纾困基金达成合作,持续助力房地产项目复工保交楼。
房地产基金发展如何
2022年二季度房地产基金重仓股市值(除非特别说明,否则仅指A股,并包括A股少量物业管理行业上市公司)2022年一季度环比下降12%,基金持仓占行业流通市值3.84%,比一季度下降0.09个百分点。房地产持仓占基金重仓股总规模1.93%,较标准配置比例低0.32个百分点。连续第九个季度,公募基金低配了房地产板块。当然,目前公募基金持仓热情,仍明显高于2021年二季度0.95%的配置低点。
在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保交楼、稳民生”的背景下,近期以来,多地政府牵头,联动地方AMC、地方国企等多种形式的国有资本,共同成立房地产纾困基金。据中指研究院统计,今年以来,包括郑州、南宁、浙江、湖北、陕西等省市明确设立纾困基金,稳定房地产基金市场发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6892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6.6%;商品房销售额66072亿元,下降28.9%;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31.8%。
随着“十三五规划”、“中国制造2025”的逐步深化和 “十九大”会议的胜利召开,资本市场将输入更多优质的血液。A股依然存在波折,但同时衍生结构性投资机会。
我国各级城市正在梯次进入存量房占主导的交易格局。数据显示,2009年北京一、二手房成交之比为1:1.37,2018年第一季度末该比值达到1:6.6。2017年上海一、二手房成交之比为1:1.58。2015年,深圳二级市场转移登记65931笔,三级市场转移登记147694笔,分别同比增长10.18%、106.82%,一、二手房成交之比为1:2.24。这些数据表明一线城市房地产交易已进入了以存量房交易为主的时代。
由于市中心土地的稀缺性,未来其他城市存量房交易占主导也将是必然趋势。存量房时代的到来,将对房地产基金的行业地位和内部格局造成重要影响。
业界人士指出,当前房地产企业风险事件时有发生,涉及的问题项目数量较多、分布广泛,对市场、民生均带来很大风险。“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成为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的首要原则,因此出险项目的收并购也就成为了主要手段。
在稳住经济大盘的背景下,房地产“救市潮”在全国铺开,过去一段时间,相关部门已经对房地产行业动用财政、货币等政策工具,但主要城市商品房成交情况仍然有待回暖。此外,随着电商的发展,近两年,物流地产成为了资本新的宠儿,链接起各行各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