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在当地节能标准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采用高效空调机组,优化照明设计,采暖和空调能耗再节能20%,即建筑的节能率达到60%以上。提高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的措施有:外墙采用外保温系统,并适当提高保温材料厚度;适当增加屋顶保温层厚度,建筑不上人屋面面层采用浅色屋面面层(陶瓷隔热保温涂料);选用高效节能外门窗(遮阳型Low-E中空玻璃断桥铝合金窗),提高外窗的气密性(GB/T7106-2008规定的6级)。采用竖直埋管的土壤源热泵系统,充分利用项目的空地用于敷设地埋管,同时保证热泵机组的性能系数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相关要求。考虑到项目办公标准层均为独立设置的办公室,同时使用率较低,采用空气源热泵型VRV空调系统,系统分层独立设置,室外机组集中设置在塔楼屋面和裙房屋面,冷媒管通过竖井送至各层。针对建筑功能分区合理选择高光效节能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灯具附件。入口大堂、走廊、楼梯间及前室采用小功率金卤灯和LED筒灯;地下车库、疏散指示照明采用LED灯;办公、会议区采用T5三基色荧光灯。配置小功率节能灯的3次谐波不超过33%。限制灯具配光角度在30°以内,要求较高的中心光强;室内用灯具效率不低于70%(装有遮光格栅时不低于60%)。办公室、管理用房、设备用房等独立小空间尽量采用单灯单控;当设有2列或多列灯具时,按所控灯列与侧窗平行方式分组控制,有利于利用天然光。除疏散指示标志常明外,所有灯具均受控,消灭常明灯。楼梯间、走廊、电梯前厅、大堂、前台接待大厅等公共场所,根据工作时间程序自动开启、闭合照明。走廊、吸烟室、卫生间采用人体移动传感器控制点亮照明。在敞开式办公区、会议区,利用室内照度感应器及人体移动传感器相结合,按所控灯列与侧窗平行方式,根据光线的强弱及人员的流动点亮人工照明。地下车库行车道交叉布线,一部分LED灯常明,一部分LED灯感应控制。停车位LED灯感应控制,感应装置控制车位灯的点亮(车移动时亮,无车移动时灭)。空调通风系统、照明系统、其他动力用能系统分项计量(耗电分项计量),有助于分析建筑各项能耗水平和能耗结构是否合理,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有效地实施建筑节能。保证外窗的可开启面积达到外窗面积的30%以上;利用外窗进行自然通风的房间其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房间地板面积的5%;同时,建筑外门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地上总建筑面积的4%。在办公与公共走廊之间的隔断墙上设置通风百叶,并设置小型采光通风边庭、通风竖井等增强建筑的通风拔风效果,并促进建筑组织有效的穿堂通风。外窗的.气密性能不低于《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规定的6级要求。玻璃幕墙的气密性不低于《建筑幕墙》(GB/T21086-2007)规定的3级要求。新风系统对排风能量回收利用,对新风进行预热,热回收效率不小于60%,并设置旁通段,当室外新风焓值有利于室内空气处理时,采取旁通措施,避免能量回收装置不必要的能耗。餐厅、展示厅和入口大厅等高大空间,空调负荷较为集中,采用全空气系统。全空气系统设计考虑过渡季采用全新风运行的模式,全空气系统可调新风比,最大新风比为100%。在屋面集中设置水平式安装太阳能集热板。厨房用热水、淋浴用水采用集中热水供应方式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