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结构建筑行业发展前景 木结构建筑行业投资战略规划研究
木结构建筑是用木材构成承重构件的建筑物。当前,世界各国共谋恢复全球经济增长,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已是大势所趋,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未来经济制高点的重要选择。作为四大碳汇之一的森林,在发展低碳经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特殊作用,低碳经济发展不能缺少森林及其相关产业。木结构具有绿色、低碳、可持续等特质,是重要的绿色建筑,发展木结构产业对促进低碳经济、绿色经济至关重要。
中国早在 5 千多年前的石器时代就已出现木构架支承屋顶的半穴居式建筑,以后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穿斗式和梁架式建筑。西方也从古希腊、罗马原始木支承结构发展到后来的桁架式木屋架建筑和具有西方特色的木框架填充墙建筑。至今这两种木结构体系仍在东西方的民居中被广泛采用着。
另外,尚有以原木叠置作墙的井干式结构房屋被产术地区所采用。木材的主要特性是体积密度小、导热系数小、加工方便,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并对人类有亲切感。缺点是易燃、易腐、易蛀和材质不匀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木材的防火、防腐、防蛀等药物处理技术日臻完善,木材的改性、胶合和结合技术等均有较大改进,木结构已可用于大跨度结构建筑。因此,木结构在建筑中仍占有一定的比重。
2020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要以超大、特大和大城市为重点,大力推广钢结构公共建筑,积极稳妥推进钢结构住宅和农房建设。同时,"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明确要求,要发展智能建造,推广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住宅,建设低碳城市。
为促进钢木结构建筑技术的推广应用,近些年国家层面先后发布、修订了多项相关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技术标准》《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等,多地也陆续发布实施了地方技术标准。
随着钢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等体系的不断建立与完善,钢木结构建筑也逐渐步入良性发。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统计,2020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开工装配式钢结构建筑1.9亿平方米,较2019年增长46%,占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的比例为30.2%。尤其装配式钢结构集成模块建筑得到快速推广,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