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十年来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累计132.34亿平方米
在14日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姜万荣表示,这十年,是我国历史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十年,亿万百姓喜圆安居梦想。我们把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作为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重要任务,努力为百姓安居托底。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大力实施,住房公积金惠及群体逐步扩大,住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十年来,累计完成投资14.8万亿元,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5900多万套,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1.4亿多群众喜圆安居梦。
房地产市场分析2022
伴随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住房的需求持续攀升。根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发布的《城镇家庭居民“住有所居”量化指标研究报告》,中国城镇家庭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为底线标准(13平方米)、提升标准(20~30平方米)、舒适标准(30~40平方米)。从7.1平方米到41.76平方米,人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舒适,稳步迈向“安居”。
城市人均住房面积较小的有广东、上海、海南、北京。其中广东城市家庭户人均住房面积为29.59平方米,是全国唯一一个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低于30平方米的省份。人均住房面积最高的地区是江西,达到54.96平方米,也是我国人均面积唯一突破50平的地区。人均住房面积最小的地区则是上海,仅32.28平方米,平均每户住房建筑面积为75.96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的增加反映了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变,专家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业经过多年发展,有力保障了“安居梦”。接下来应继续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做好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住房供应规划,从源头处理好人、地、房的关系,做到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
未来出生人口的下降会对住房需求形成拖累,而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户均人口减小等因素则会对住房需求形成支撑;年龄因素要复杂得多,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会挤压住房需求,但家庭年龄适度提高却会增加住房需求。
众所周知,房价走势长期看人口,与其说各大城市之间的竞争是经济的较量,毋宁说是人口的争夺战。
8月10日,央行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指出,截至6月末,全国主要金融机构(含外资)房地产贷款余额53.1万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9万亿元,同比增长6.2%;住房开发贷款余额9.4万亿元,同比下降1.4%。
报告强调,下一阶段,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稳妥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2022年下半年,房企境内债务到期规模约2328亿元,约占下半年行业整体债务到期量的57%。年初至今,整体融资环境处于快速“冷却”的状态,房企的融资需求和能力同时下降。
长期以来,房地产业的持续繁荣带动建筑、钢铁、水泥、家电、家具等20个以上行业发展,并助推了金融业的大扩张,对中国经济的拉动贡献巨大。随着房地产投资和交易的收缩,与房地产相关的行业都将面临需求收缩问题。
从各方面形势来看,在守好“房住不炒”底线的同时,各地因城施策稳地产措施正在进一步发力。政策优化范围、力度和尺度在适度调整;助力企业债务重组、化解项目交付风险等细化措施也在有序推进……祭出各种“组合拳”后,部分城市一二手房市场已现回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