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质量安全数第一”。谈起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功臣,人们想到的往往是严谨设计的设计师、精心施工的建筑工人以及现场监控的建筑监理师。其实,很少知道,在工程施工图付诸实施之前,首先要通过一道工程施工图审查关,可以说这个环节才是确保工程质量必不可少的第一关。
设计文件是施工的依据,施工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成后的工程质量。在施工图审查制度建立之前的质量检查,都是在工程实施后进行,建设方在勘察设计市场上的行为缺乏有效制约。一些低素质的建设方为节省设计费而不顾质量的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设计单位往往受制于业主,违心地服从建设单位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工程实施后,即使发现问题,为时已晚,很难得到纠正和弥补。实施设计审查的目的就是要变事后检查为事前把关。
厦门市思明区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员高级工程师曾虹就是这样一位建筑工程质量设计安全的守护者,担负着在图纸交付施工之前发现设计中的不足和隐患,确保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的重任。
永不言歇的求学者
岁月记载了曾虹平凡而曲折的人生。她在七十年代高中毕业后,同许多知识青年一样,响应党和毛主席的号召,加入了上山下乡的行列。那时候,许多知识青年对前途十分渺茫,除了劳动和打牌,再也无所事事,渐渐地放弃了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曾虹虽然是城市长大的姑娘,在下乡期间,挑肥、插秧、割稻样样拿手,多次被大队评为先进个人,更难得的是,从小学习成绩优异的她从未停止过学习。她抓紧农闲点点滴滴的时间复习功课,相信知识有用的一天终会到来。粉碎“四人帮”后,她参加了十年一遇的的高考,考进厦门市建筑大专班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习,从那时起,她与建筑设计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九八七年,厦门市设计院由于建筑专业设计人员缺乏,选派曾虹前往同济大学建筑系进修一年。在孩子只有两岁半需要妈妈照顾的情况下,曾虹的家人给了她无私的支持,她毫不犹豫地前往上海学习。在同济大学这所建筑界响当当的名校,曾虹如鱼得水。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多的知识,每天除了上课,晚上曾虹经常学习、作方案设计到一、两点钟。她在短短的一年里完成了大学五年必须完成的八项课堂设计,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进修学业,在建筑设计知识积累和设计水平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为后来的建筑设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早在2001年,曾虹就取得了高级工程师的职称,并通过考试获得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的资格,但对知识充满渴望的她,从未满足现状。虽然工作繁忙,曾虹仍报名参加了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专业的学习,在攀登知识高峰的道路上又开始了一轮新的顽强拼搏。边工作,边学习,对于一个单位的骨干,一个中年的母亲,确实难能可贵。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她取得了该专业的本科文凭。
一丝不苟的审查师
在25年的职业生涯中,她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进入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所之后,工作性质由设计转变为审查,担子更重,责任更大。对每一项工程的审查,她都认真审阅图纸,对照规范,一丝不苟。她曾经审查过一套图纸,设计人员错误地将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定为二类高层建筑,导致其他四个专业也按照较低的防火标准进行建筑防火设计,如不纠正,将使整幢大楼在火灾紧急情况下,防火门、消防疏散、楼梯间的设计以及消防用水的水压、水量等一系列设施和措施,达不到疏散人员和紧急施救的要求,后果不堪设想。曾虹在审查中发现这设计错误后,立即向领导反映,并要求设计单位撤回全套图纸,重新设计,直至满足《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使建筑在施工之前消除安全隐患。
自2003年担任厦门市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所建筑科科长以后,她的担子更重了。在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翔安工业园区、同安工业集中区,“金包银”工程以及厦门软件园纷纷上马。工程施工图的审查是这轮大建设质量保证的先行者。为了配合厦门建设的“金戈铁马”、“狂飙突进”,确保工程进度和设计质量,建筑科在她的带领下,克服人手不足的困难,经常加班审图,并且主动作为,在工程设计之前审查人员提前介入,就工程设计中出现的违反《强制性条文》的环节和部位,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提出要求,统一做法,尽量将设计质量问题消灭在设计过程,以缩短审图时间,加快建设进度,做到“超常不违规,创新不走样”,按时按质完成上级交给的施工图审查任务,不拉大建设的后腿。仅最近这两年,建筑科共完成约360万平方米约190栋的工业建筑和950万平方米约650栋的民用建筑审查任务。
建筑设计规范经常更新、修改,作为审查师必须先行于设计人员学习规范、吃透规范。每当新规范出台,她总是积极参加建设部、福建省建设厅的师资培训和宣贯班,学习后向设计人员宣传讲解新规范。2004年,厦门被挑选为全国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节能和美国能源基金会EF项目的试点城市之一。南方地区建筑节能工作起步晚,贯彻和执行规范难度较大。为此,曾虹给监理、施工人员上课,不厌其烦地讲解建筑节能计算。她还深入考察新型建筑材料,选择适合厦门市实情的材料。为了配合节能规范的执行,由她主笔,与编制组同志一道完成了《厦门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审查要点》的编制工作,细化了节能规范,使厦门市的节能工作更上一层楼。她的工作成果得到美国能源基金会EF项目考察团的一致好评和建设部建筑节能大检查团的一致认可。
热心的“社会工作者”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曾虹还是个热心的“社会工作者”。她发挥专业特长,曾在建设局驻服务中心的施工图审查窗口兼职,认真解答建筑单位的咨询和设计人员提出的问题,耐心听取他们反映的情况,设身处地的为对方考虑,得到一致好评。有的建设单位初到服务中心,对于报审、报批、缴费的流程不清楚,她就不厌其烦地解释;有人抱怨某个窗口办事效率较低,她就及时向中心办公室反映,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经常有设计人员来窗口求解,她针对问题一一解答。
2005年1月份厦门市法院在全市公开选任100名人民陪审员。人民陪审员来自各个社会阶层,接近日常生活,了解民意,与法官知识结构互补。曾虹认为自己具备一些建筑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在某些案件或民事纠纷中,能发挥积极作用,于是她自荐报名参加人民陪审员工作,在全市820人的角逐中,她光荣地当选为思明区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
人民陪审员做的是无名无利的工作,只有奉献没有个人利益的回报。她并没有因为这项工作是业余的而马虎对待。刚开始,她感到十分生疏,为尽快适应工作需要,履行人民陪审员的职责,她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法院的审理工作中,她开庭前一丝不苟地详细地阅读卷宗,努力辨别每一个细节的真伪,开庭时认真听取原告、被告的指控和辩解。她不仅敢言,而且善言,以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专业知识、社会阅历,本着社会道德的标准,在合议庭合议时大胆谈出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在合议庭另外两位法官意见出现分歧时,坚持自己的意见,科学合理地提出量刑。
曾虹长期担任九三学社思明区科技建筑综合支社的支委,从2006年起,又担任了新一届思明区政协委员。尽管本职工作繁忙,但政协和九三学社的各项活动,曾虹积极参与。她有强烈的参政议政意识,工作再忙,也不忘随时听取、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撰写提案、反映社情民意。她提出的《政府应加大力度扶持建筑节能产品企业》的建议受到相关部门重视。2004年,九三学社厦门市委和厦门市政协、厦门电视台联合拍摄专题片《房产出售可否按套内面积计价》,曾虹接受了记者采访,从专业人士的角度分析当前房地产销售计价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工作带给曾虹巨大压力,也成就了不斐的业绩。因工作成绩突出,她被评为厦门市“十五”期间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先进个人。在建筑设计院,她曾担任十几个超高层建筑、高层建筑、居住小区的设计项目负责人,有4篇建筑论文发表于国家级学术刊物,其中一篇获得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青年学术工作委员会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并于会上宣读。学有专长,又热心社会活动的曾虹,羸得了许多荣誉和掌声,在家庭生活中,同样是一位中国传统式家庭主妇。2006年底,曾虹受到福建省人事厅和福建省妇联联合表彰,荣获2004-2006年度福建省 “三八红旗手”称号。
对于取得的成就,曾虹看得很淡,她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平静朴实的话语,她说这些都是自己份内的事,自己只是尽了科技工作者的本份,能有机会为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贡献绵薄之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言献策,她感到十分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