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回应停贷事件:推动“保交楼” 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6月30日,江西景德镇某楼盘业主因项目延期交付发布停止还贷声明,引发舆论关注。7月14日,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回应,银保监会对此高度重视,加强与住建部、人民银行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坚持“房住不炒”,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支持地方更加有力地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
2022年中国地产行业现状
过去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模式比较粗狂,各大房地产商都在疯狂的拿地。为了给房地产行业降温,避免房地产泡沫的出现,我国一直在调控房地产行业,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对房产泡沫的抑制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为了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我国很多大城市实行限购和限售政策,比如郑州在2月份就降低买房的贷款利率,减轻买房者的压力。
虚高的房价带来的经济增长会造成很大的隐患。随着国家的调控,从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转变为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一些地区的房价很轻易地就被打回原形,这种情况让购买者变得更加谨慎,今年各大城市的二手房市场挂牌的数量大幅增加。
从目前房地产行业整体来说,住宅仍是房地产行业投资重点,根据相关数据表明,2020-2021年期间,一线城市住宅用地出让金占比呈增长趋势,二线城市投资规模位于首位,而一线城市投资活动较多。
从2005年开始,除了个别特殊年份外,整体来说行业规模增速在逐步放缓,同比增速同40%多降到现在2-3%左右。其中,16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分水岭,16年之前行业符合增速9.7%,16之后降到2.6%。
欲获取更多行业分析及相关数据可以点击查看中研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房地产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
主要是因为15年全国开启降库存模式,尤其是棚改货币化安置极大的刺激了房地产市场规模上涨,正常来讲在15年之前规模增速基本在8-10%上下,因为15年的刺激,16年一下子增速达22%。
连续五年增速放缓,行业规模已经见顶了,后续大概率是要从高位掉下来。行业规模的下行,意味着蛋糕将越来越小了。
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新增人口,推动城区面积扩张,释放出巨大的用房需求。长期实行的土地管理政策和金融政策,会导致城市用地及商品供给层面的调整是相对落后的,因此房地产需求与供给之间产生矛盾。
城市化进程加快,带动需求增长,小户型住宅将成为重点。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压力下,货币紧缩,因此企业开始注重融资能力,从而推动融资结构多样化,资源向融资效率高的企业集中。
短期内可能会受到新政策影响,行业内部出现调整和变革,在压力之下,市场将会更加规范,未来满足更稳定的需求。
2022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
行业调控从供需两端层层加码,土地市场和销售市场断崖式下滑。三道红线影响:断了房企借新债还旧债的路,房企债务压力陡升,导致房企暴雷的重要原因;2.中小规模房企再难有弯道超车机会,行业集中度会越来越高。
房企自身的杠杆率过高,债务期限逼近,为促进销售回款而被动降价,加速房价下跌。2022年房企1季度到期债务约2000亿元,全年7900亿元,债务压力大。
房企暴雷不断,购房客户担心交付问题,市场信心不足,易造成恶性循环。2021年底,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轮番定调:保交楼是底线。
业内人士指出,地产去金融化,行业规模将从高位下滑,行业将持续出清,市场集中度将逐步加大。随着行业去金融化,很多中小房企、问题房企将不得不面临出清、退出行业的风险。受制于负债规模增速限制,对中小房企弯道超车越来越难,反倒是利好大房企,行业集中度将越来越高。
城镇化人口增量放缓,城镇化率5-10年后将达70-75%;人口红利消失,预计2025-2030年期间,我国绝对人口数量由正转负;问题房企暴雷,行业并购重组增多,小房企将逐步退出地产业;央行、银保监会鼓励银行稳妥有序开展房地产项目并购贷款业务。
房企信用事件频出,行业基本面断崖式下跌后,政策表态开始转向,各地也纷纷展开自救行动。21 年 8 月,青岛、深圳等地率先延期第二批集中供地,修改放松土拍规则;9 月起,监管层针对房地产行业密集发声提出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政策基调软化;进入 2022 年,在菏泽打响放松限购“第一枪”后,各地频频出台楼市放松政策。
在 21 年 8 月至 22 年 4 月期间,受政策转暖的利好影响,房地产板块跑赢沪深 300 指数 39pct,传统优质房企保利发展、金地集团、滨江集团、建发股份等在此期间也分别上涨 95%、77%、93%、104%。
自 2020 年来,房地产行业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起伏。基本面上,虽然有“三道红线”、“贷款两集中”、“预售资金监管”等限制措施,但20 年下半年至21 年上半年出现了在疫情“填坑”后持续四个季度的高景气行情;21 年下半年行业景气度急转直下,房企信用事件频出,销售、土拍持续低迷,行业进入“至暗时刻”。
政策面上,基于行业下行状况,监管部门于 21 年 9 月开始频繁发声,政策基调逐渐软化转向,各城也纷纷提前修改放款土拍规则意图救市,进入2022 年,已有超过20 个省份、75 个城市出台了上百次需求端放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