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建筑市场空前繁荣,大型工程不断建成并投入使用,不少项目在国际上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如北京凤凰国际传媒中心、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佘山世茂洲际酒店、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京中信大厦、哈尔滨歌剧院、北京世园会中国馆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建筑。在地下空间、居住社区、摩天大厦、体育场馆、文教建筑、医疗建筑、工业厂房、交通枢纽、装配式建筑等方面,我国在绿色建造的理论形成和技术实践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构建智慧城市,城市信息模型(CIM)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9年启动了CIM建设试点,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广州、南京、厦门被列为运用CIM平台建设的试点。试点以工程建设项目三维电子报建为切入点,在“多规合一”的基础上,建设具有规划审查、建筑设计方案审查、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备案等功能的CIM平台,精简和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减少审批时间,探索建设智慧城市基础平台,特别针对规划建设的智慧化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建筑业施工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吸纳了大量城乡富余劳动力,有效带动了上下游关联产业,发挥了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重要作用。
建筑施工行业项目公共信息为首,其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的信息,一是政策法规信息,二是自然条件信息,三是市场信息,四是其他公共信息。具体来说,政策法规信息里面包含了政策、法律、法规和部门,企业的规章制度;自然条件信息是工程项目所在地气象、地貌、水文地质资料等内容,三是市场信息,材料设备的供应商及价格信息、新技术、新工艺等内容。
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建筑工程行业履约担保主要在政府采购和一些建筑工程中使用,履约保证金额一般为合同额的10%-35%。但在有些地方的有些建筑工程行业项目中,该比例则达到了100%。
建筑施工行业成百上千种材料的供应、各种机械设备的运行,因此必须要有科学的、先进的组织管理措施和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方能圆满完成这个生产过程,这一过程又是一个具有较大经济性的过程。在施工中将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近几年来,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得到快速增长,建筑施工行业完成营业收入达到7751亿元,同比增长16%,达到历史最高水平。7月初,《工程机械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规划》预计到2025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营业收入将达到9000亿元人民币,虽然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