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行业分析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资源的过渡开发,必然会带来环境污染、能源紧张、交通拥挤和水资源短缺等严重问题,大量的土建工程拔地而起,每天都看到大片良田被钢筋混凝土所取代,并且无法再生,居住、交通、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可持续发展”作为国策提出,摆在每个学科、每个产业的面前,土木工程界也顺应潮流把地面活土多留点给农业和环境,使地下空间成为人类在地球上安全舒适的第二个空间,人们不得不向地下要生存空间,以缓解土地资源紧张而带来的压力。为此,二十一世纪将成为地下空间的发展世纪。国际上已提出把“二十一世纪作为人类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年代”,日本提出要利用地下空间,把国土扩大数倍。中国也开始重视地下空间利用的立法工作,各地区已开始进行地下空间的开发规划。
截至2020年底,我国颁布有关城市地下空间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共527部。其中,“十三五”期间颁布实施的城市地下空间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最多,占历年总数量的73.4%。
受2019年全国机构改革影响,2019—2020年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地下空间规划设计及研究项目的编制周期延长。但“十三五”期间,总体上每年的地下空间规划设计及研究项目的编制数量与合同总额基本呈指数增长,由2016年的72项8594万元到2020年的178项19824万元,实现了市场数量与份额翻一番。
综合“十三五”期间样本城市数据,全国地下空间开发整体上处于平稳的上升趋势,2020年从整体指标来看,开发建设呈缓慢微增长,大多数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模同比2019年微增长,但人均地下空间规模为3.03平方米/人,与2019年基本持平。
截至2020年底,中国内陆31省市地下空间累计建设24亿平方米,2020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新增建筑面积约2.5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0.78%,新增地下空间建筑面积(含轨道交通)占同期城市建筑竣工面积约22%,而长三角城市群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中的珠三角城市群,该比值达到24%,共同构成主导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增长极。
随着我国一线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地下浅层部分将会利用完毕,以及深层开挖技术和装备的逐步完善,为了综合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地下空间开发将逐步向深层发展。尽管深层地下空间的开发成本较大,但深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未来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主要课题。在地下空间深层化的同时,各空间层面分化趋势越来越强。这种分层面的地下空间,以人及为其服务的功能区为中心,人、车分流,市政管线、污水和垃圾的处理分置于不同的层次,各种地下交通也分层设置,以减少相互干扰,保证了地下空间利用的充分性和完整性。
地下商业空间开发利用将成为地下空间开发的主力军
当前,我国地下商业空间开发项目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商业地产开发按国家要求必须修建的附着于地面商业建筑的地下室;二是按照国家规定和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规划单独修建的战时用于防空,平时兼用于商业的人防工程;三是将已建成的人防工程开发利用于商业。商业地下空间开发兼顾人防要求将成为热点、新的增长点。房地产投资开发商将转入城市地下空间商业地产开发,成为一支新军。地下商业街、购物中心、交易批发市场等新点建设项目增多。
此外,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将成为未来的主要方向。地下综合管廊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管网设施集中布置于其中,构成以综合管廊为平台的市政管网综合铺设系统。避免道路的反复开挖,从而节省建设资金;在更新、扩容、维修管网时不影响交通,有利于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根据远期规划设计建成的地下综合管廊,能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为城市发展预留空间;方便管网的维修、保养和管理,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可避免交通拥堵,改善市容,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提升整个城市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