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鲜牛乳行业市场调研 市场均价持续上涨
奶牛生产性能测试是奶牛场管理和牛群品质提升的基础,是通过技术手段对奶牛场的个体牛和牛群状况进行科学评估,依据科学手段适时
2022-09-15 10:55 74
信息详情

奶牛生产性能测试是奶牛场管理和牛群品质提升的基础,是通过技术手段对奶牛场的个体牛和牛群状况进行科学评估,依据科学手段适时调整奶牛场饲养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奶牛生产潜力,达到奶牛场科学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2017-2021年中国参测奶牛场数量虽然大体上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但参测奶牛头数却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2021年中国参测奶牛场数量为1306个,较2017年减少了305个;参测奶牛头数为147.9万头,较2017年多25.9万头。中国奶牛养殖呈现出集中化趋势,奶牛数量也呈现出缓慢上涨的趋势。

“生鲜奶”通常也叫生鲜乳,是指未经杀菌、均质等工艺处理的原奶的俗称。生鲜奶为饲料行业及奶牛养殖行业;下游则是主要应用到乳制品市场、经由商超、便利店、酒店餐饮、电商平台等销售渠道到终端消费者。生鲜乳,即生活中人们所说的“生鲜奶”,是未经杀菌、均质等工艺处理的原奶。市场上有少量“生鲜奶”以散装形式出售,消费者购买后一般煮沸饮用。而市售的盒装、袋装等预包装的纯奶,则是将“生鲜乳”经过冷却、原料奶检验、除杂、标准化、均质、杀菌(巴氏杀菌或超高温灭菌)等工艺制成的,是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的产品。研究表明“生鲜奶”与经过巴氏杀菌的纯奶在营养及人体健康功能方面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生鲜牛乳的上游产业是奶牛养殖和奶牛饲料,奶牛养殖是世界公认的节粮高效型畜牧业,是奶业的基础,奶牛养殖的产品牛奶就是生鲜乳。由于未经过均质工艺处理的生鲜奶的乳脂肪球较大,煮沸后会发生聚集上浮,从而给饮用者带来“粘稠”、“风味浓郁”的感官印象,因此有部分消费者喜欢购买生鲜乳煮沸食用。但大部分的生鲜乳会经过加工制成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乳制品后进入消费市场。

通过奶牛场不断完善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牛群生产水平和生鲜乳质量逐步提高,2017-2021年中国奶牛日均产量逐年上涨。2021年中国奶牛日均产奶量增至33.2千克,同比上涨2.47个百分点,较2017年上涨了14.48个百分点。

2021年中国生牛乳产量为3682.7万吨,同比上涨7.05%。2017-2021年中国生鲜乳产量逐年上涨,尤其在2020年,中国生鲜乳产量增速达7.46%,该年产量为3440.14万吨。生鲜乳产量的上涨,一是因为市场需求拉动生产,居民人均奶类消费增多,刺激生产者扩大生产规模;二是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注重科学化生产,奶牛日均产奶量上涨。

2018-2021年中国生鲜乳均价持续上涨,2021年生鲜乳均价为4.30元/公斤,同比上涨0.5元/公斤,较2018年每公斤生鲜乳上涨了将近1元。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烟酒支出增多,消费者对牛奶等奶制品不仅需求增多,而且品质要求也更高,促使中国奶牛养殖及牛奶生产企业的产品在增量的同时提升品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人们对于绿色、健康的食品需求也不断提升。而牛奶作为营养比较全面且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广受消费者喜爱,人均消费量也不断增加。2021年中国人均奶类消费量14.4kg,同比上涨10.77%。《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每人每天饮奶300ml以上或相当量的奶制品,目前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仅达到推荐量的13.3%。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加强,以及疫情使得很多人对天然和较少加工的产品青睐程度提高,这将促进由生鲜牛乳制成的鲜奶需求上升。而高端液态奶只能用生鲜乳制成,并且对营养价值和风味要求较高。因此,随着下游乳制品市场对高端液态奶的需求提升,将带动国内原料奶需求的增长。由此生鲜奶也将因此而受益。

根据国家数据统计局发出的《居民收入继续稳步增长,居民消费支出持续恢复》一文中显示,2021年中国人均奶类消费量14.4kg,折合40g,只能达到推荐量300g的13.3%。而鉴于我国居民实际牛奶消费的低水平,新版指南中建议中国每人每天奶及奶制品的摄入量,要达到300克至500克。因此未来我国牛奶人均奶类消费量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生鲜奶也将因此而受益。


推荐图文
你留言 我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