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营养丰富,保健作用明显,一直以来都深受消费者青睐,但葡萄酒在我国市场份额仍然较低,市场发展潜力大。预计葡萄酒国产化将带动行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据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7年红葡萄酒市场投资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
近年来全国葡萄酒产量持续下降,由2016年的113.7万千升降至2020年的41.3万千升。数据显示,2021年达近年来产量最低值,2021年全国葡萄酒产量为26.8万千升,同比下降29.1%,产量持续下降。
我国本土葡萄酒长期以来受到进口葡萄酒的冲击,近年来我国葡萄酒行业市场规模处于一个下降的趋势,加上2020年疫情期间节日聚会、家庭餐会均被取消,餐饮业完全停滞,导致葡萄酒的需求短期内大幅下降。
葡萄酒品类在我国饮料酒行业的所占比重本来就处于较低的水平,再加上国产葡萄酒产量出现较大程度的持续下滑,其表现更加差强人意,据统计,截至2021年我国饮料酒产量为4599万千升,其中葡萄酒产量占比为1.24%,与其他饮料酒子品类相比,其处于较为明显的弱势竞争地位。
从营业收入情况来看,随着我国葡萄酒消费量的不断减少,我国葡萄酒行业营业收入也在逐年减少。据资料显示,2020年我国葡萄酒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为120亿元,同比下降17.3%。
近些年来,气泡酒、果酒等低度酒持续走热,新生低度酒品牌如雨后春笋,一定程度上对葡萄酒的市场需求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目前,葡萄酒市场较为局限,未来可以通过创新营销策略,加强葡萄酒文化的宣传与普及,进一步开拓下沉市场。
在面临其他酒种挤压以及非传统葡萄酒饮用区的中国,葡萄酒产业应提倡新饮酒文化运动,即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着重于持续提升产品品质,提倡并持续进行推广和普及“轻饮用、慢享受、随意葡萄酒”的新概念,致力于消费者购买和饮用方面极简化和便利化,让葡萄酒品类逐渐在消费者中普及,做大葡萄酒品类的盘子,这是中国葡萄酒产业未来最应该努力的方向。
其实近10年来,随着我国葡萄酒产业提品质、塑品牌和建文化成果的显现,再加上中酒协与所有葡萄酒产业从业者一起打造“中国葡萄酒IP”的努力,以及国货风潮的普及,中国葡萄酒在2022年将有小幅增长。加上我国全面步入小康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市场持续升级,为具有一定品牌溢价能力的中高端葡萄酒带来较大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