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行业二季度复苏,涪陵榨菜业绩有望恢复性增长!近年来导致调味品行业承压的一坐大山便是持续上升的原材料成本。以酱油企业为例,酿造酱油的主要原材料黄豆以及豆粕价格从2020年初的3900元/吨上升到如今的5900元/吨。今年5月时达到最高的6200元/吨。除了原材料黄豆,包装材料如玻璃、包装纸等的价格也有不同程度上涨。因此,在全部十家上市调味品企业中,只有宝立食品今年上半年毛利率略有升高,其他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涪陵榨菜第二季度的毛利率比第一季度提升5.3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因为涪陵榨菜的主要原材料青菜头大部分是于第一季度收购。而当年收购的青菜头需腌制后陆续于5月、6月投入使用。也就是说,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使用的便是2022年新收购的青菜头。因为2022年青菜头主产区涪陵地区的青菜头受市场供需影响,价格同比下降约40%。预计涪陵榨菜今年下半年的原材料成本将比去年有大幅下降。
在毛利率继续承压情况下,调味品企业主要通过节约费用缓解业绩压力。在十家调味品上市公司中,只有宝立食品的费用率比去年同期上升4.5个百分点。其余公司的费用率均有不同程度下滑。除了宝立食品和千禾味业,其余调味品公司今年上半年的存货周转天数都较去年同期有缩短。例如,海天味业、中炬高新和恒顺醋业的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下降了2.4、37.6和6.6天,说明这些品牌酱油、食醋产品的渠道动销正在加快。去年这些品牌的终端零售的产品货期都较长,经过去年一年的去库存,渠道库存积压的情况已经有所缓解。
2022年二季度,多家调味品上市公司的销售商品收到现金额明显放大,不但环比大幅增加,也突破了2020、2021的同期水平。例如,海天味业、千禾味业、天味食品和涪陵榨菜今年上半年收到销售商品的现金流同比增速分别为14.96%、11.86%、33.6%和17.61%,都快于去年同期的增速。调味品行业渠道库存积压的情况已经有所缓解,经销商补库存需求开始释放。但接下来考验他们的是下半年的成本压力。情况较好的是涪陵榨菜,其成本压力有所缓解,下半年业绩有望恢复性增长。目前,涪陵榨菜的市盈率估值为26倍,处于合理范围。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研究咨询报告》显示:
从调味品使用渗透率看,各大品类中,酱油的渗透率最高,达99%,味精、鸡精的渗透率在60%以上,蚝油的渗透率最低,仅22%。渗透率高的种类规模体量也较大,未来看点主要是消费升级带来的价格提升,渗透率低的品类未来增长空间较大。相比之下,日本调味品结构更为平衡。在日本调味品市场中,腌制品占比最高,达到29%;而国内渗透率最高的酱油,占比只有8%;其他烹饪原料、其他家庭酱料比重分别为10%、12%。
整体来说,调味品行业高频、刚需、市场规模较大,但细分品种非常多,且不同种类发展速度不同。天眼查数据显示,酱油、醋等传统调味品的渗透率已接近100%,缓慢但稳步地增长;味精、盐、鸡精、鸡粉等已经进入盛极而衰的产品生命周期后期。复合调味是新的增长市场,尚处于品类渗透期和消费者教育的早期;川菜调料、火锅底料市场更小但增长更快。因为方便快捷的特性,复合调味品也被称为“懒人调料”。企查查数据显示,从近十年复合调料行业的投融资金额来看,2012年“小肥羊”被百胜中国亿超70亿港元(超58亿人民币)并购,以一己之力拉高包头市投融资总金额,一跃成为融资金额之最。中山市紧随其后,融资金额超46亿元。北京市投融资事件数量虽然最多,共10起,但披露投融资总金额却未达到亿级人民币。
根据中国调味品协会统计,调味品在中国餐饮消费中的比重约10%,部分餐饮企业使用调味品的成本甚至高达20%,而世界平均水平则普遍在18%以上。目前国内已经涌现出一大批以餐饮定制为主的企业。他们主要服务餐饮企业尤其是连锁餐饮企业。根据初步统计,产值在1亿以上的有40多家。主要集中在四川、广东、北京等地。规模比较大的如四川新雅轩、北京圣伦、青岛日辰等。
目前,大到老牌肉制品公司、连锁餐饮品牌海底捞,小到刚经历pre-A轮融资的新品牌,都试图在“懒人调料”赛道分一杯羹。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年调味品相关企业的融资超过70次。2021年,不仅有美鑫食品、加点滋味等品牌获得资本青睐,还有海天、千禾、厨邦、李锦记等传统调味品势力加码。12月21日,复合调味品品牌川娃子食品近期完成了近3亿元A轮融资;9月7日,专注家庭调味品的“小熊驾到”完成了A轮融资。
中国调味品行业市场前瞻分析
我国调味发酵品行业市场规模较大,过去复合增长率一直在7%左右,一直保持稳健增长,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可达5500亿元。目前我国调味发酵品最大特征是具有地域性,每个区域的人群口味不同,比如川渝嗜辣、苏浙好甜,区域性品牌众多,仅仅醋一个调味品,四大名醋在做法和口味上就大大不同。另外一个特征就是在需求上大众对于调味品消费频次较低,对于酱油、醋等调味品提价大众接受度广,并不会影响需求,此外一些渠道的发展还会带动需求的增加。
近五年来一直处于稳步增长趋势。从投融资情况看,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年,调味品行业已获得8起总额达10亿人民币左右的融资。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调味品行业已诞生21家上市企业,头部企业海天味业当前市值超4400亿元。从细分产业发展情况来看,生产复合调味料产品的企业占调味品企业总数的80%以上。目前中国的复合调味品行业正处于较早期阶段,近些年因为产业升级、外卖外食餐饮业的发展,正逐渐步入快速增长阶段,渗透率有着巨大提升空间。
总的来看,调味发酵品行业的需求是一直稳定增长的,餐饮渠道复工、家庭渠道消费者追求高端化以及复合调味品和预制菜的发展都会进一步带动行业发展,未来行业的龙头企业市场份额也有望进一步提升。
未来随着B端餐饮的高度品牌化、标准化,C端消费者生活节奏的进一步加快,可以预见还会产生更多品类、风味的复合调味缺口。随着技术的升级,餐饮企业对口味标准化的把控逐渐从人转移到了调味品。使用一样的调料,保持一样的比例,就可以最大程度保证口味的一致。虽然对食材的保存、运输和处理方式均会影响菜品的口味,但总的来说菜品的风味更加依赖调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