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hoisin)又称海产食物,海鲜隔夜后易产生蛋白质降解物,包括鱼类、虾类、蟹类、贝类、软体类等品类。虽然海带这类海洋生物也常是被料理成食物,但是海鲜主要还是针对动物制成的料理为主。
狭义上,只有新鲜的海产食物才能称为海鲜,海鲜的分类有:活海鲜、冰鲜海鲜、冷冻海鲜、干海鲜。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海鲜市场投资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显示:
中国是水产大国,水产品产量占全球总产量1/3以上。中国同时是全球最大的海鲜消费市场。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升,中国人均水产消费量也在稳步攀升,从1990年的人均11.5公斤,到2006年的26公斤。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2020年中国人均海鲜消耗量将达36公斤。
中国海鲜产业主要集中在一部分区域,特别是以北方的辽宁、山东以及南方的浙江省、福建省和广东省附近区域最为密集。其中山东省位居中国海鲜生产业的首位。
海鲜产业市场现状分析&水产饲料市场分析
我国水产饲料在2015-2018年呈现较稳定的增长趋势,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2018-2020年我国水产饲料产量有所下降,2020年产量为2124万吨,同比2019年减少3.6%。整体而言,我国水产饲料的稳步发展是鲍鱼养殖规模的逐步扩大不可或缺的基础。
2018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为6458万吨,与2017年相比变化不大。2020年初,农业农村部于渔业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透露,2019年全国水产品产量保持在6450万吨左右,与2018年基本持平。
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鲍鱼海水养殖产量自2015年起快速增长,且增速处于逐年增长趋势,到2020年产量已达20.34万吨,同比2019年增长12.88%,增速达2近年来最大值。
数据显示,我国梭子蟹受整体需求下降影响,产量自2017年逐年下降,2020年受疫情影响,养殖规模减少,产量仅为10.09万吨,同比2019年减少11.35%。除了需求下降外,也因为梭子蟹对养殖水质要求较高,随着水质污染整体加重,我国梭子蟹养殖面积逐年下降。
我国沿海地区基本分布着海鲜水产养殖基地,商品鱼基地如渤海主要养殖的海产品有小黄鱼、带鱼、海参、鲍鱼、扇贝等,东海的带鱼、大黄鱼产量都占全国产量的90%以上、乌贼超过80%。浅海滩涂养殖基地如渤、黄海,其海带产量占全国的4/5以上。
海鲜产业进出口情况
受新冠费用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水产品进出口数量双降,但中国水产品进口数量仍然大于出口数量,2020年中国水产品进口数量为567.86万吨,较2019年减少了58.67万吨;出口数量为381.18万吨,较2019年减少了45.61万吨。
我国海鲜餐饮行业目前增长率在10-30%之间,处于成长期。预计到 2030 年,千禧年后新生一代的消费习惯与中产阶级的迅速崛起成为推动海鲜产品消费的中坚。
随着海鲜市场竞争不断升级,一线城市海鲜餐饮消费转型主要出现正餐快餐化、外卖占比较高等趋势。同时,主要消费场景逐渐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相较于过去在店内用餐,线上订单需求量逐渐上升。以海鲜自助餐厅、日式料理店等为代表的海鲜餐饮业态也迅速成为流行趋势,海鲜主题餐饮尤其受到80后、90后年轻消费群体的热捧,海鲜大排档则成为消费热门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