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创建市内免税店试点城市
四川省商务厅就《关于加快培育“四川消费”品牌推进国际消费目的地建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加快发展免税经济,拓展离境退税和免税业务,支持成都创建市内免税店试点城市,布局设立一批市内免税店、口岸免税店、离境提货点。
市内免税店,与离岛免税店、机场免税店等同为全球常见的免税业态,市内免税店设于主要城市的城区内,在境内向符合海关免税验放规定的游客提供免税商品。
根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2-2026年中国免税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
相较于机场、离岸免税店,市内免税店在选址方面有更大的灵活性,租金相对较低,能提供更大的展区面积迎接更多品牌入驻。
因此,除香化、箱包、服饰等常见免税奢侈品外,市内免税店还可能出现生活必需品、医药品等。同时,市内免税店内购物时间充裕宽松,消费者能享受更优质的购物体验。
2022中国免税店建设规划与消费潜力
目前,我国有两种市内免税政策:回国补购型市内免税店和出境市内免税店。前者主要服务于180天内有出入境记录的中国公民,消费者仅有5000元免税额度,可在现场购买提货。后者针对离境外国游客,没有额度限制,但需在机场保税区提货。
“十四五”将规划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去年12月31日,《“十四五”国内贸易发展规划》中就提出,要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规划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免税店;随后,湖南、深圳等地都相继发布推动建设具有深圳特色的市内免税店的意见措施。
1月6日,湖北省发布“消费扩容升级三年行动方案”,支持武汉申报建设进境和市内免税店;
2月19日,《深圳市关于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若干措施》已经市政府同意印发。措施提出,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推动建设具有深圳特色的市内免税店,引导境外消费回流。
后在今年4月25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中,再次提出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规划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
国人的境外消费能力一直都是领先全球。公开数据显示,疫情之前,2018、2019年中国居民境外购买免税商品总体规模超过均超1800亿元,约占全球免税市场销售额的35%左右。而在市内免税店方面,践行得最为成功的国家是韩国。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9 年全球旅游零售市场达到 5991 亿元,而中国旅游零售市场约 910 亿元,其中,全球免税市场规模达3577亿元,中国免税市场占全球市场比重仅 14%。伴随国内疫情好转,一线城市上海解封、海南入琼政策调整及行程码“摘星”等多重政策利好释放,预计旅游零售市场将迎来快速修复,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22年国内市场规模预计1000亿元。
伴随中国奢侈品消费人数持续增长、数字化手段助推奢侈品拉新获客,以及海南自由贸易港加速奢侈品消费回流的背景下,中国个人奢侈品市场将保持快速复苏步伐,有望在今年底至2023年初恢复至2021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