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年来中国食醋企业产品销售种类情况来看,传统的烹饪、佐料醋类产品已无法刺激市场消费,油醋汁、苹果醋及泡醋类饮料等新型醋类产品市场消费值逐年提升,中国各食醋企业都在逐年加大行业资金投入,在进一步完善智能化生产设备的同时加大新型醋类产品研发、增加企业醋产品种类,增加企业行业竞争力。随着市场要求逐步提高,行业竞争难度提升,企业间竞争进一步加剧,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结合产量及销售收入市场占有情况看,恒顺醋业目前依旧是中国食醋行业内的龙头企业,紫林醋业在行业中也属于第一梯队。行业内头部企业的市场销售占比高于市场产量占比,行业内头部企业产销情况更好、产品售价更高。对比美、日等国食醋行业集中程度,中国食醋行业集中度不高,有待进一步提升。
2021年中国食醋产品销价小幅回升至3684元/吨。虽然近年来中国居民食醋产品人均消费逐年提高,但上升幅度有限,依旧维持在人均每年3千克左右,与美、日等国食醋产品人均消费差距仍有近一倍左右,差距较大,2021年小幅缩减至0.11亿美元。因此,中国食醋企业会将部分国内无法消化的食醋产品售往需求较高的国家,中国食醋行业进出口贸易一直呈现贸易顺差状态。
2021年,中国食醋产品进出口数量分别为0.80万吨、2.12万吨,进出口金额分别为0.14亿美元、0.26亿美元。由于中国食醋行业正处于行业品牌发展前中期,高端食醋产品种类较少,随着中国市场消费观念的转变,传统的日常食醋产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需要从国外进口部分高端食醋产品填补市场空白。2021年,中国食醋产品进出口均价分别为11414元/吨、7821元/吨。
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对消费产品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品牌消费意识进一步提升,食醋企业的产品新颖程度成为消费关注重点,企业的品牌认知度成为市场消费选择的关键。随着市场要求逐步提高,行业竞争难度提升,企业间竞争进一步加剧,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6年中国食醋市场深度调查研究报告》显示: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我国调味品市场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950亿元,其中食醋仅有160亿元。业内人士表示,食醋行业内部区域性强、集中度低的市场格局是限制其壮大的主要因素,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样的格局也为企业存量空间的竞争创造了条件。我国的制醋工业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采用自吸式深层发酵法的制醋工艺标志着我国传统的食醋业进入了工业化生产。在食醋生产成套设备的自主研发、应用等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同时也说明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四大名醋有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保宁醋、永春老醋,因其发源地和口味的差异,其辐射区域各有不同。其中镇江香醋辐射区域在华东地区;山西老陈醋辐射区域主要在华北地区;永春老醋的辐射区域主要在华南地区,保宁醋的辐射区域主要在西南地区。
食醋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使得众多企业跨品类甚至跨行业进入到食醋行业。行业目前生产企业数量较多,且多以小作坊形式存在,规模以上食醋制造企业较少。食醋生产企业来看,我国食醋行业第一梯队为以恒顺醋业、紫林醋业为代表的食醋单一品类生产企业;第二梯队为以中炬高新、海天味业、李锦记为代表的国内全品类调味品生产企业;第三梯队为其他中小型地方食醋生产企业。
国外食品机械产品技术水平优势主要体现在设备高度自动化、生产高效率化、食品资源高利用化、产品高度节能化和高新技术实用化。国外在食品机械中推广应用的高新技术有微电子技术、光电技术、真空技术、膜分离技术、挤压膨化技术、微波技术、超微粉 碎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超高压灭菌技术、低温杀菌技术、智能技术等,这些高新技术均有助于促进食醋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近年来,除2020年受疫情影响外,中国食醋市场需求稳步增长,2021年,中国食醋市场需求达458.7万吨,2019-2021年,市场需求复合增长率为0.82%。由于企业生产成本压力,导致2021年中国食醋行业内大部分企业盈利能力呈下滑状态。为适应下游消费习惯变化,中国大部分食醋企业近年来都在加大企业新产品研发投入。随着下游消费习惯的变化,线上销售渠道成为企业产品销售网络构建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