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头部乳企下一步将在银发经济市场发力
随着传统乳制品品类增长放缓,乳企又一次把目光投向体量更大的银发消费群体。在2022年半年报业绩会上,包括蒙牛乳业、伊利股份、中国飞鹤等多家头部乳企都表示下一步将在银发经济市场发力。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60岁以上消费者数量超过2.6亿,市场潜力巨大。
乳制品产业链条长,碳足迹覆盖种植、养殖、加工、物流、销售等众多环节,实现乳业碳中和,需要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不断加强全产业链的绿色管理。
乳制品市场分析2022
中国乳制品行业由于巨大的人口基数,已经是4000亿人民币的大市场。中国乳制品市场规模达超过4000亿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二,其中占比最大的品类是液态奶,市场规模超2600亿元。
常温奶虽然解决了市场对乳制品“从无到有”的需求,通过长途运输、长期储存,让更多人可以喝到牛奶,但随着消费升级、冷链发展,市场早已进入消费升级的时代。
随着消费升级步伐加快、国民健康需求进一步提升,具备高营养价值属性的奶酪正在成为乳制品行业新的增长点。抓住这一重要突破口,对完善调优乳品结构、拉动乳品消费、保障奶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乳业进入了既不是渠道端的竞争,也不是品牌端的竞争的阶段,抢占消费者高端心智变成竞争主题。在行业发展瓶颈和消费者追求营养升级的背景下,能让消费者为单价更高的产品买单就是赢家。
近年来,国内奶牛存栏数及原奶产能下滑明显。伴随着玉米、苜蓿等奶牛饲料价格高位上涨,我国奶牛养殖成本上升,奶农补栏扩产意愿下降,国内原奶产能难以满足下游消费需求。原奶的供不应求促使奶价上涨,但由于进口大包粉价格低位压制,国内乳制品价格呈现温和上涨趋势,同时乳制品进口量有明显增加。近几年,我国乳制品行业均价整体呈现上涨态势,从2013年的1.15万元/吨增长到2019年的1.54万元/吨,如下图所示:
图表:中国乳制品市场价格走势

资料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随着消费升级的到来和国民健康意识的日益普及,人均乳制品消费量逐渐提高,乳制品消费结构发生转变,消费者的多样需求为乳制品市场注入新的发展动力。数据显示,自2018年来中国牛奶产量持续增长,2021年牛奶产量达3683.0万吨,同比增长7.1%;2021年中国乳品进口量达394.7万吨,同比增长18.5%。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乳制品进口额达138.3亿美元,同比增长13.9%,进口需求庞大。2022年1-5月,全国规模以上乳制品制造企业产量达到1242.7万吨,同比增长0.9%。近年来国内奶粉、奶酪、炼乳等干乳制品的产量与进口量持续增长,同比增速显著高于液态奶,在乳制品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年上升。
2016-2021年,中国乳制品零售额的年均复合增速为 4.2%,2021年实现4425亿元。据《2020中国奶商指数报告》,疫后民众健康意识提高,乳制品提升免疫力成为共识。疫情期间56.4%的公众增加了乳制品摄入量。伴随饮奶意识及饮奶人群渗透率提升,预计到2024年我国乳制品零售额 将突破5000亿元。但是根据《2021中国奶商指数报告》,目前仅有30.5%的公众达到乳制品摄入量标准,仅有3.6亿人坚持每天摄入乳制品。2021年我国人均牛奶消耗量为10.04千克,而同期日本、美国、英国分别实现32.13千克、63.08千克、92.07千克,渗透率空间广阔。
后疫情时代乳制品需求表现出刚性稳定的特点,高品质奶品消费趋势依旧,基础产品渗透率较高,乳品企业不仅要把握消费升级趋势适应市场需求,还要关注基础产品市场所呈现的量级增长需求。随着共同富裕扎实推进,以及潜力巨大的乡镇人群消费意识的崛起,乳制品市场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