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数据显示,中国草莓种植面积逐年上涨,由2011年的78.1千公顷上涨至2021年的139.97千公顷,同比2020年上涨6.36%,随着中国草莓产量的增加,种植面积在随之增加,预计未来随着中国草莓市场需求量的上涨,中国草莓种植面积还会继续上涨。根据资料显示,中国草莓产量呈现逐年上涨的态势,中国2011年草莓产量为200.9万吨,2021年中国草莓产量上涨为368.25万吨,同比2020年上涨6.77%,说明中国国内市场草莓需求量上涨。
草莓营养价值丰富,被誉为是“水果皇后”,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PP、维生素B1、维生素B2、胡萝卜素、鞣酸、天冬氨酸、铜、草莓胺、果胶、纤维素、叶酸、铁、钙、鞣花酸与花青素等营养物质。草莓,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国草莓优良品种很多,全世界共有20000多个,但大面积栽培优良品种只有十几个,其中中国自己培育的和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有200-300个,市面中最常见的中国草莓品种大致有丰硕、明晶、明旭、春旭、星都号、石莓一号 。
草莓作为一种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其全球产量与种植面积均在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草莓种植面积整体呈增长态势,截至2020年我国草莓种植面积达到131.6千公顷。我国草莓的生产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占比全球草莓总产量三分之一以上,2011-2020年我国草莓产量整体增长,产量从200.9万吨增长至344.9万吨,2011-2020年复合增长率为6.2%。2011-2020年期间,中国草莓种植单位面积产量较为稳定,维持在25000-27000公斤/千克之间,2020年单位面积产量为26208公斤/千克,较2019年持平。
从我国草莓产量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草莓产量占比50.7%,中部地区草莓产量占比22.8%,西部地区草莓产量占比12.8%,东北地区草莓产量占比13.6%。自1992年以来,我国草莓贸易始终以出口为主,我国草莓的主要销售市场为周边邻国,并不断发展与德、美、英等大国之间的草莓贸易交流。据统计,截至2021年1-10月我国草莓出口数量为2730.8万吨,出口金额为984.4万美元。近年来我国草莓需求量增长迅速,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喜爱和追求营养价值高的水果,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草莓表观需求量为344.3万吨,同比增长5.23%。
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区气候条件不同,草莓的栽培方式也有所区别,常见有常规露地栽培、保护地栽培和无土栽培等种植方式。依据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我国草莓产地可划分为北方产区、中部产区和南方产区三大产区。其中北方产区包括秦岭与淮河以北的东北、华北、西北各省。该产区秋冬季气温低,常见栽培方式有露地栽培、小拱棚早熟栽培、大棚半促成栽培、无加温日光温室栽培及加温日光温室栽培等。
中部产区包括秦岭与淮河以南、长江流域各省。该产区气温较高,最常见栽培方式是塑料大棚配合排水良好的深沟高畦栽培。南方产区包括南岭山脉以南、华南诸省。该产区冬天也可以露地栽种和小拱棚栽植,冬草莓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地发展非常好。设施草莓生产具有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果品无公害等特点,但种植成本与露地栽培相比要高上很多,且还有很多技术难点需要克服,我国的草莓产业栽培技术发展还有一段较长的路程要走。
在中国草莓表观需求量上涨的同时,更多的企业加入到草莓种植相关的行业中来,2011年中国草莓企业注册量为705家,2020年中国草莓种植相关企业注册量上涨到3465家,同比2019年上涨5.26%,2021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国草莓种植相关企业注册量下降至2702家,同比2020年下降22.02%。
随着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国民对食品的品质和健康也有着一定的要求,草莓作为一种不易运输、不耐清洗的水果,对保鲜和加工都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世界各国的草莓种植逐步走向绿色化和有机化,为了满足大规模生产,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将会发出果实商品形状更加优良的新品种。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发展,草莓生产将逐渐走向智能化和机械化,德国和日本研发的草莓果实采摘系统、草莓种植系统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力的成本,减少了农药的使用,使草莓更加绿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