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紫菜概述
紫菜是生长在浅海岩礁上的一种红藻类植物,颜色有红紫、绿紫及黑紫的区别,但干燥后均呈紫色。可做菜吃,所以取名紫菜。紫菜含有高达29%~35%的蛋白质以及碘、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类,味道鲜美。紫菜含有高达29~35%的蛋白质以及碘、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类,味鲜美,除食用外还可用以治疗甲状腺肿大和降低胆固醇,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海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但以温带为主。
二、紫菜行业现状
紫菜是我国海洋农业和出口创汇的主导品种之一。干紫菜中粗蛋白含量达30%~50%,富含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及钙、钾、镁等微量元素,还含藻类特有的藻胆蛋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海洋食材,也是我国东南沿海农村经济的支柱产品。2020年中国紫菜产量约22.2万吨,养殖面积为7.24万公顷。
分地区来看,我国紫菜养殖产业分布在浙江、福建、江苏、广东和山东五个省份。其中,紫菜养殖产量最高的省份为浙江省,2020年产量达到74948吨,占总产量的比重为33.76%;其次为福建省,2020年产量为72858吨,占总产量的比重为32.82%;第三为江苏省,2020年产量为46924吨,占总产量的比重为21.14%。
我国进出口紫菜数量庞大,据中国海关的进出口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紫菜出口数量为4293吨,同比增长57.6%;进口数量为7018吨,同比增长73.5%。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1年中国紫菜主要进口省市如下:山东2580.1吨;江苏941.7吨;广东693吨;辽宁633.7吨;上海516.1吨等。
三、紫菜行业发展趋势
据《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未来50~80年,气候变暖将使中国的平均气温升高2~3℃。紫菜从业者只有主动适应全球变暖的大环境,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栽培模式及技术,才能保证产业的稳定发展。
另外紫菜产业是沿海地方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渔民的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在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指引下,更多地关注紫菜产业,尤其是在渔机补贴和产业保险方面给予政策和财政支持,引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