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餐的概念解析
代餐,网络用语中指取代部分或全部正餐的食物,常见的代餐形式有代餐粉、代餐棒、代餐奶昔以及代餐粥等。代餐除了能够快速、便捷的为人体提供大量的各种营养物质外,具有高纤维、低热量、易饱腹等特点。如利用魔芋为原料生产的鲜花派、五谷杂粮辗磨的杂粮粉。
代餐的产品有许多型态,当做卡路里控制餐使用时,所有代餐都有相同的效果,因此在选择代餐时,要选最适合自己口味、食用时机及脂肪含量最少的产品,并在食用前先详读标示,才能发挥代餐的效果。
代餐食品最早出现于美苏冷战时期,至今已有50年左右的历史。从军事产品到现在的大众消费品,代餐食品以及代餐食品市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至2020年左右,代餐消费市场兴起。
在人们日渐提升的关注度下,近年来,我国代餐食品产量逐年稳步增长,2019年产量达到99.46万吨,同比增长24.89%。代餐食品中最常见的就是冲泡式的固体饮料,而且以新兴的互联网品牌为主。
有的产品主打高蛋白,声称1瓶提供的蛋白质相当于7个鸡蛋白的含量;有的则主打植物提取,在代餐粉中加入红石榴提取物、DHA藻油等营养成分;更有品牌针对长期看电脑、早起工作、出差倒时差等不同人群提供不同配料的产品。
代餐食品行业市场现状
在2019年我国代餐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中,代餐粉粥市场规模最高,达到246.7亿元,占市场总比重的27%;其次是代餐奶昔和代餐麦片,市场规模分别为219.29亿元、191.88亿元,占比分别为24%和21%。
根据天猫食品发布的2019年《天猫食品行业趋势分析报告》,代餐食品已经成为流行趋势,新一线和二线城市消费占比接近五成。从销售体量及消费者人数上看,均有着稳步增长,且呈现大于50%的增长率。其中,85%的消费者购买代餐的原因是为了健身。
2020年,我国批发与零售业中与代餐食品相关的企业共计201家,代餐食品相关企业规模呈漏斗状分布。按注册资本分,注册资本在100万以下的企业数量多达35家,注册资本在1000万以上的企业共计25家。为迎合消费者快速、轻松减肥心理,市面上涌现出一系列代餐食品。数据显示,2014至2019年我国代餐食品市场规模迅速增长,2019年市场规模达到913.75亿元,同比增长33.63%。
代餐食品市场趋势分析
随着代餐食品的种类不断丰富,以及用户需求的增长推动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中国代餐市场规模达472.6亿元,较上年增加264.8亿元,同比增长127.43%,预计中国代餐市场在未来几年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代餐食品目前正处于一个较好的发展时期。无论未来代餐食品的发展有着何等广阔的市场,眼下的代餐食品市场却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状况,加强科研,完善监管,建立法规,创新发展是未来代餐食品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