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酒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果酒行业在生产端和销售端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大,青梅酒、蓝莓酒、桂花酒、荔枝酒等果酒品类加速扩张,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众多酒业资深"实力派"和江记酒庄等酒业"新势力"纷纷入局果酒赛道,推动果酒品质化、品牌化和标准化进程持续深化,进一步扩大了果酒行业的市场宽度和价值高度。
另一方面,伴随乡村振兴战略和产业融合发展的不断推进,果酒行业有望发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成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提质扩容的重要抓手。
我国果酒销售额持续攀升,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我国果酒目前仍处在发展的初期,专家分析称在发明专利、专业人才、产品研发、行业特色等方面仍存在短板。例如在发明专利上,我国果酒申请的发明专利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与葡萄酒和白酒相比,都相对较少,而且还缺乏全国统一的果酒生产标准和相关感官评价体系。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消费场景、消费文化,中国果酒企业普遍规模小,缺少全国性品牌,销售增长乏力,一直处于有品类无品牌的尴尬处境。
果酒还没有形成集中,品牌主要呈现分散小众的特点,根据2021年4月到6月线上销额统计,其中排名Top10的品牌主要是梅见、梅乃宿、谷养康粮食酒、俏雅、猫呗、贝瑞甜心、茅台、苏州桥、张裕、三得利,呈现新老势力并举。
针对果酒行业的未来发展,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给出了具体的前瞻预判和规划指引。《意见》指出,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上,果酒将向资源地域化、产品多元化、功能特色化和品牌区域化发展,逐步形成南方热带果酒产区、西南亚热带果酒产区和北方温带果酒产区。未来青梅、山楂和蓝莓仍将是优势果酒原料;产品结构将向低醇化、果味(多元)加强型、起泡型方向发展。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2022-2027年果酒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综合研究报告》分析
对于果酒企业而言,尽管果酒市场发展向好,但是依然无法改变果酒产业有产品无品牌的事实。果酒品种中还没有典型的全国性优势品牌,产量占酒类总体产量的比例较低。果酒业中大部分企业有产品无品牌,在全国有名的品牌屈指可数,有巨大影响力的品牌企业更是凤毛麟角。果酒的品牌特色不明朗,既像红酒又接近饮料,放在商场占据位置不明显、很难突出,加之缺乏专业推销,没有成熟销售渠道,很难引起消费者的注意。长期以来果酒强调的都是健康作为主要的卖点,但消费群体的界定依然模糊,尚未形成真成的大众市场。果酒品牌不能简单用"健康"二字来划分人群,其对目标人群定位仍旧缺乏精准,特别是作为一种轻度酒精饮料的果酒本身的主流消费者是年轻人,但果酒企业并未加大宣传力度让消费者信任选择果酒的手段,也没有营造和形成饮用果酒的氛围,相比于成熟的白酒文化而言果酒的消费氛围不浓厚。
另外果酒不同于红酒、黄酒、保健酒,更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白酒,当前果酒产品让人眼花缭乱,但目前国内仅有葡萄酒建立了比较系统的标准。除了葡萄酒外,国内的果酒企业规模小,酿造技术普遍比较落后,技术力量较薄弱;果酒行业的领导品牌不能与白酒媲美,没有真正的龙头企业,缺少领头羊,导致整个行业标准难产。随着国家政策扶持和新时代经济发展战略实施,果酒产业的研发开发也势将越来越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迈进,行业本身及相关产业必将呈欣欣向荣的态势。
年轻消费群体为行业带来新机遇
80、90后消费群体的崛起,中国白酒市场进入越来越细分化、个性化的消费时代,白酒需要突破传统,进行时尚化的创新;而果露酒和保健酒在这方面已经走在白酒的前面,天然地贴合年轻消费者的需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消费升级的推动,各种果酒的创新产品,走进了个性化消费时代的年轻消费群体,他们多样化的追求,带给了果酒行业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