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同样也是消费的“黄金周”,随着疫情逐渐好转,餐饮业也正在逐步复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258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餐饮收入3748亿元,增长8.4%。美团数据也显示,2022年国庆期间餐饮线上预订单数量同比2021年增长了87.6%。疫情还催生了一个火热赛道——预制菜,国庆期间预制菜成为平台的流量担当。
为了迎接十一假期,不少连锁餐馆也早早开始筹备预制菜。有店家推出了十多款为十一精选的经典菜品,满足十一期间消费者的不同消费场景。西贝也为消费者推出十一露营活动,包括三款预制菜套餐,其中还不乏宝宝餐。
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大城市“996”“007”的年轻人,在便利店里挑选一份预制菜肴已经成为他们解决晚午饭的常规选项。“出门带泡面、火腿肠、面包等速食品”“去餐馆就是要吃现炒现制的菜品”……这些传统的饮食习惯正在因预制菜的出现而悄悄改变:自热火锅等即热类预制菜已经成为年轻人的“露营必备”,而餐饮企业则通过建立中央厨房,使预制菜提升效率,保障菜品质量稳定。
中国预制菜行业投资现状分析
叮咚买菜预制菜负责人表示,为迎接国庆重阳期间,消费者对聚餐、露营等需求,平台加大了预制菜产品的整体备货量,环比上个月增加了2-3倍,尤其适合家庭聚餐的火锅类备货充足。目前,叮咚买菜预计国庆7天预制菜整体销量同比去年增长50%-60%,十一当天预计销量同比翻倍。
百度指数显示,2022年预制菜相关搜索同比上涨877%,其中“95后”群体搜索占比超三成。2022年上半年,京东预制菜成交额同比增长170%。在美团买菜、叮咚买菜等电商平台上,预制菜已经在商品分类中单列出来。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全球与中国预制菜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分析报告》分析:
预制菜指的是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类辅料,用现代化标准集中生产,经过分切、搅拌、腌制、成型、调味等环节预加工完成,再采用急速冷冻技术或其他保鲜技术保存的成品或半成品。预制菜源于传统的文化饮食,按照食用方式来划分,有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
中国预制菜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规模预测
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前景广阔,预制菜产品形态日益多样化,在日常餐饮、休闲食品、海洋生鲜等领域均可看见预制菜的身影。
并且,互联网多元化营销将助力预制菜快速触达C端客户。预制菜企业通过直播、种草、社群等方式营销传播产品及品牌信息,而顾客则可以通过网络接收预制菜行业信息。
从预制菜规模来看。近年来,由于疫情影响以及冷链技术水平逐步完善,预制菜行业在餐饮和居家消费的推动下,迎来了行业风口。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从2445亿元增加至3459亿元,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
除了海底捞、农耕记、西贝等餐饮连锁企业开辟了预制菜业务线之外,部分餐饮产业链的上游企业也开始布局预制菜。如金龙鱼方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预制菜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公司十分看好其业务前景。从零售端来看,预制菜免切、免洗、免配的特点,能迎合年轻人在家做饭的需求;从餐饮端来看,预制菜标准化的菜品、集约化的作业、持续稳定的味道、安全的产品的特点,满足企业降本增效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