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无公害、安全的野生绿色食品成为时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个等级。A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评价项目的综合污染指数符合规范,在种养植和生产加工过程中,允许限量、限品种、限时间地使用安全的人工合成农药、兽药、鱼药、肥料、饲料或食品添加剂。
2022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与产品规模调查
2021年年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印发《绿色食品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显示,2020年,全国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总数已达到19321家,产品总数达到42739个。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742个,基地面积1.7亿亩。绿色食品总量超过2亿吨。绿色食品销售额超过5000亿元,出口额超过36亿美元。
“十四五”期间,我国绿色食品产业规模将稳步扩大。绿色食品企业总数将达到2.5万家,产品总数达到6.5万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800个。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9%,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重大质量安全事件。
近年来,全国各地聚焦绿色食品产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期间,绿色食品获证企业和产品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5.1%和12.8%。2020年,绿色食品产品覆盖种植、畜禽、水产等大宗农产品及加工食品,大米、面粉、大豆、水果、食用菌等已占同类产品总量的5%-10%,机制糖、食用盐等产品市场份额超过25%,绿色食品产业规模稳步扩大。
事实上,伴随着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如何满足消费者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已然成为一个重要议题。规划认为,提高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水平,关键在于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生产经营主体,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标准化生产基地。
在优化产品结构方面,除了大力发展大米、小麦粉、植物油、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米袋子”“菜篮子”产品,还将加快补齐畜禽、水产品的短板,引导生态环境良好的草原地区发展草食畜禽产品,引导大型湖泊、库塘等自然条件良好的天然水域发展绿色水产品。
农业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龙头”,带动作用非常明显。规划指出,将重点支持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型食品骨干企业、出口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发展绿色食品,发挥其在品牌引领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还将积极推进基地建设,积极开发一批规模大、产能高、声誉好、产业带动能力强的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企业,大力推广应用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加快发展绿色食品饲料,破解绿色食品畜禽水产品发展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