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我们必须要保证食品的质量得到保障,加强对食品的监督工作,提高食品的安全性。而现在我国的食品质量采用的是市场的准入制度,这是一项行政政策,也是一项强制性的政策。
四部门联合部署秋季学校食品安全工作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联合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秋季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有关部门全面做好秋季学校食品安全各项工作,全力守住校园食品安全底线,全心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通知》要求,要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压紧压实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主体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完善末端发力、终端见效的制度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督促学校加强对食堂及承包者或委托经营者的日常管理,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和学校相关负责人陪餐制度。
近年来,民众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于消费品的关注也更多的聚焦到了健康、安全、环保、质量等方面,迫使食品商必须更多地关注产品的品质和质量,食品检测的市场影响力将更加不容忽视,国内食品检测行业的市场化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前景良好。
目前我国从事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机构主要分为三类:隶属于政府部门的机构、企业性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的实验室。其中,隶属于政府部门的机构是食品安全检验检测领域的主体资源。
我国独立的第三方检验检测市场是在政府逐步放松规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历了由国家检验检测机构负责所有商品检验(典型规范为《进出口商品检验条例》),到开始对民间资本开放商品检验检测市场(典型规范为《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再到界定行政执法性质的强制性检验检测工作与民事行为检验检测业务、民营检测机构快速发展、外资独资检测机构进入中国的发展阶段。
1、食品安全十佳城市
根据香港中外城市竞争力研究院等联合发布“2021中国十佳食品安全城市排行榜”显示,2021年中国十佳食品安全城市依次为香港、澳门、佳木斯、南宁、兰州、潍坊、石家庄、许昌、常德、江门。
2、食品安全检测市场规模
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人们食品安全意识增强,中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快速发展。2016-2021年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产业市场规模达834.9亿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增速放缓。预计2022年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规模将达1204亿元。
3、食品安全行业发展前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统筹谋划部署。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科技部、发改委等部门也积极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来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让人民吃得放心。诸多政策助力之下,食品安全检测行业的发展可谓是如鱼得水。
再者,随着我国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的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和食品消费量的提高将推动食品加工工业的蓬勃发展,将增加快检产品的检测用量,为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12元,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
我国人口基数大,食品消费量高,食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分散,传统法定检测无法实现食品检测全覆盖,我国的食品监管工作需要更加便携化、集约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装备。随着基因芯片、生物传感器法、生物发光法等新技术的研发以及样品前处理技术的进步,食品快检的检测时间与准确度将进一步提升,从而凸显快检产品的优势,提升需求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