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猪肉降价,肉制品市场也活跃起来了。我国肉制品行业发展空间广阔,竞争格局分散。肉制品是指用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调味制作的熟肉制成品或半成品,如香肠、火腿、培根、酱卤肉、烧烤肉等。也就是说所有的用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添加调味料的所有肉的制品,不因加工工艺不同而异,均称为肉制品,包括:香肠、火腿、培根、酱卤肉、烧烤肉、肉干、肉脯、肉丸、调理肉串、肉饼、腌腊肉、水晶肉等。肉制品的包装材料有天然肠衣、人造肠衣、胶原蛋白肠衣、纤维肠衣、塑料肠衣、玻璃纸肠衣、复合膜和保鲜膜等。那么目前肉制品行业巨头现状如何呢
两大巨头上半年表现如何呢?据最新的财报,2021年上半年,万洲国际实现营收133.3亿美元,同比增长6.8%;上半年净利润6.52亿美元;双汇发展实现营收348.42亿元,同比下滑4.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5.37亿元,同比下滑16.57%。
双汇发展在半年报中提到,“收入下降主要是受本期猪价、肉价下降较大的影响”。“主要原因是2020年冻品盈利基数较高、本期由于中外价差收窄进口肉盈利下降、员工及市场费用的投入增加等。”自2018年以来,双汇发展财报中也多次提到“中外协同、资源整合”等。至2020年,双汇发展全年进口猪肉量超70万吨。自2016年中国市场生猪供应紧张,再加上非洲猪瘟以及疫情影响,导致国内生猪价格走高,双汇选择加大进口肉的规模。
数据显示,2018-2020年双汇毛利率分别为21.57%、18.79%和17.26%;净利率分别为10.33%、9.39%、8.62%。
肉制品不好做了?近日,双汇宣布推出一系列复合调味品,时隔两日龙大肉食也提出未来将聚焦川式调味料。作为肉制品龙头企业,双汇、龙大肉食纷纷加码调味品赛道,一方面是该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是肉制品企业核心业务盈利能力下滑,亟待寻求业绩新增。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肉类生产国,但肉类制品大多都是初加工产品,而精深加工的肉制品却很少。主要问题表现为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开发能力不足。可概括为三多三少,即高温肉制品多、低温肉制品少,初级加工多、精深加工少,老产品多、新产品少。这反映了中国肉类科技与加工水平较低,不能适应肉类生产高速发展和人们消费的需要,特别是肉制品产量仅占肉类总产量的3.6%,年人均不足2kg,与发达国家肉制品占肉类产量的50%相比,差距很大。中国肉类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肉类加工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小企业达1.9万家,规模以上企业仅4000多家,而像双汇、雨润等知名、大型企业更是屈指可数。
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肉制品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高品质的发展更是肉制品行业健康长效发展的重要保障。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营养和健康成为消费者密集关注的焦点。
我国目前肉类消费还是以鲜肉为主,肉制品的消费量占比仅在 13%左右。因此,我国的肉制品消费量占比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从全球主要国家来看,目前我国低温肉制品业务发展较弱,但未来具有市场主导趋势。当前,日本、美国、英国的低温肉制品行业的发展要比高温肉制品行业发展得更好,低温肉制品的市占率也要远远高于高温肉制品的市占率,达到90%以上。
未来市场趋势如何?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日渐成熟的肉类加工技术,中国肉类加工产业被视为食品领域的香饽饽。肉类加工制品产品利润较高,发展空间较大,未来将是肉类行业发展的大方向。近年来,肉制品消费趋势又呈现出新变化,消费者对于营养健康肉制品的需求更加迫切。